报学口译培训与一个学生的专业没有必然关联,能力素养与专业知识相关但不是一回事;学习口译培训课程最重要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和高密度实操训练。
不少人认为口译工作或报学口译培训课程是英语专业或外语院系学生的专利,这种认识很普遍,发生在很多行业,这与中国高等教育师从苏联的专业主义谬误有关。在一个人的职业中,所学专业被过度强调了。事实上,新闻媒体招聘记者并非都要新闻院系的学生,广告传播公司也并非只要广告专业的学生,而是更多考虑所需的人是否具有专业能力,如对信息的洞察和捕捉能力、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概念创建能力、创意思维等,法务新闻就要法律专业的学生更好,财经新闻要商学院的学生更好。能力与专业知识相关但不是一回事。
高级口译员李建北的经验和看法是,口译乃至同声翻译不只是语言能力本身的问题,它还涉及文化、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你懂某一个专业,同时会口译技巧,外语,将来在这个专业里召开国际会议,You will be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do it。你就比非本专业出身的口译员有更大的优势。比如你是学法律的,要为在大学做一个法律的国际会议,邀请全世界的法学院院长到中国来讨论香港基本法。我相信如果你会同声翻译,你去做那个国际会议,会比我做得好,或者比我的同行做得好。为什么?你懂法律专业,我不懂,我只是临时抱佛脚学一点儿,而你能够讲出深层次的东西,翻译精准,所以懂专业反而是优势,再加上同传技巧的培训,你就没问题了。所以,你不要认为,我是学法律的、学新闻的,或者是学理工科的,怎么做会议口译?恰恰相反,国际会议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题研讨,比方说IT,字幕,比方说医药,比方说化工,比方说环保。
具有跨领域知识和能力的人可以赢者通吃,口译,当今时代或许产生不了达芬奇这种在多领域才气盖天的历史坐标了,但一个依靠知识和思维能力实现职场价值的时代,必须要有跨界能力,否则严重依赖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很容易过时而抓不住未来的可能性和机遇,与其他行业或部门、国家的人无法协同工作和交流。
学习口译应该循序渐进,这与其他工作没有区别,但因为口译是实操性的工作,所以选择口译培训课程更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口译到同声传译,难度逐步递增,没有逐步和系统的强化训练和模拟操练是培养不出执业能力的。
相关的主题文章: